• 亚洲影视圈首页    北京时间:
  • 设为首页  收藏本站
  • 首 页
  • 娱乐天下
  • 笑话林
  • 精彩中国
  • 生活一点通
  • 直播在线
  • 专题直通车
  • 美体私语
  • 情感话题
  • 时装潮流
  • 天生我才
  • 料事如神
  • 热点关注
  • 情感天空
  • 明星情感
  • 爱情宝典
  • 男人女人
  • 情感自述
  • 美容美体
  • 奢华品牌
  • 家居生活
  • 亚洲影视圈
  • 您现在的位置: 亚洲影视圈首页 > 娱乐天下 > 列表
  • 和美国一样,中国的电影工业将被互联网公司颠覆

  • 发布时间:2017-05-27 14:41:44  来源:互联网
  • 5.18K
  •  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,除了星光璀璨的明星阵容之外,还有一位引人注意的选手——Netflix。这位美国流媒体巨头,带着两部原创电影来戛纳参赛,却遭到了戛纳的“嫌弃”。评委见面会上,主席阿莫多瓦甚至单方面宣布,将对Netflix“关上大门”。

      原来,戛纳电影节所在的法国,对针对电影发行制定了严格的平台转移时间表,电影自影院上映起,4个月后到达视频点播平台,36个月后到达流媒体服务平台。而Netflix一直在挑战电影的发行规则,力图促成一部电影在院线和视频网站的同步上映,为此曾遭遇北美院线的联合抵制。
      视频网站搅局电影产业的征途刚刚开始,中国也不甘人后。2014年,中国互联网巨头强势进军电影界,使得这一年成为了国产电影的“网生代元年”。那么,互联网思维能否改写中国电影产业的种种规则,实现电影工业的现代化转型呢?
      BAT进军影视圈 为何一直玩不转?
      在美国,Netflix们正试图通过自己雄厚的资本,进军内容制作行业,从而进一步改变这个行业的规则。这样的趋势也同样出现在了中国的电影市场当中。
    2014年,阿里巴巴豪掷62亿港币将文化中国纳入麾下,并将其更名为“阿里影业”。随后频频发动收购,目前已从IP孵化、影视制作、发行营销、影院、金融、衍生品等产业链各环节完成了对影视领域的布局。
    另一位互联网大佬腾讯则采取泛娱乐策略,借助IP资源,用基于版权的全产业运作模式实现覆盖全用户。几乎在同时,百度也依托旗下爱奇艺视频网站拓展影视业务,推出百度爱奇艺众筹计划和百度数据等。
    如今,电影制作环节的每一阶段,都在运用互联网促发展。投融资环节的众筹,制作环节的“IP”题材和大数据分析,营销发行环节的互联网营销和在线售票,放映环节的网络多窗口放映……互联网正颠覆着传统电影的一切规则。

      尽管如此,进军电影界的互联网三大巨头BAT,至今却没有成为电影行业的龙头老大。去年,阿里影业主控的第一部电影《摆渡人》不但口碑惨败,票房也不及预期。腾讯主控的第一部电影《少年》,票房只有1500多万。成立两年多的百度影业,在制片和电影投资方面的起步更晚,至今也没推出什么代表作。
      究其原因,BAT虽是互联网领域的“大佬”,在影视制作领域还是个“小弟”。电影制作的专业门槛较高,BAT也仍需在电影制作领域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。采用互联网思维,改写电影生产规则并非没有可能,而是BAT目前还没有找到最为合适的路径。
      与好莱坞抗衡 从颠覆传统生产模式开始
      其实,BAT进军电影业,并非想颠覆传统的电影产业,而是为了抢占大银幕,将线上的垄断优势延续到线下。实际上,借助互联网连接线上线下,用互联网技术再造电影工业,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      那么,互联网电影工业与传统电影工业有哪些不同呢?目前来看,互联网时代的电影工业会发生三点变化。首先是发行渠道的互联网化,即通过互联网发行电影。其次是创意来源的互联网化,即电影在互联网发行后,对用户点评、点赞的数据分析,可以作为下一步作品生产的依据。第三是生产过程的互联网化,即打破传统的电影生产模式,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协同创作。

      目前,发行渠道的互联网化早已实现。2016年,在国内上线的网络大电影已达2500部,平均每天有近7部电影上线。从大数据中寻找创意,也早有了成功先例。国内的《致青春》、《小时代》等电影的票房成功,就与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息息相关。唯独生产过程的互联网化,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升级的新方向。
      派格传媒总裁孙健君曾如此形容国产电影的生产方式——“一个公司攒一个局,拉上一些基金、公司投资,找一个制片人,找一个导演,再找一帮演员就开始了。”可见中国的电影工业仍然处于手工作坊阶段。即使出现了《寻龙诀》般票房口碑双收的重工业电影,也是个别创意人才、个别创意团队造就的,并不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流程起到的作用。
      在这种情况下,通过互联网把分散在各地的创作团队、创意人才聚合起来,通过互联网实现跨地域协同创作,就成为了优化电影生产流程的最好方式。即将于6月9日上映的《异兽来袭》,正是全球第一部通过互联网协同创作模式进行制作的院线电影。

      据介绍,《异兽来袭》的后期制作工作,包括特效、配音、剪辑、音乐、片花预告片、海报等,都是通过蓝海创意云平台分包完成的。蓝海创意云的专业制片团队,为《异兽来袭》提供了完整的制片监管服务,通过与外包公司协作,降低了电影制作成本,确定了生产过程中的制作流程与规范,并按照双方协商一致的生产周期和进度监督落实,大大增强了项目的品控力度。
      自2014年年初上线以来,蓝海创意云平台不断聚集文创领域相关的资源、人才、资金、渠道等要素,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,通过专业化服务和协同管理工具实现企业、团队和个人跨地域协同创作。目前,蓝海创意云平台已聚集用户数400多万,文创企业和工作室超十万家,在蓝海创意云,制作方可随时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,从平台上选择匹配的人才、资源和资金,组建虚拟化团队在线进行电影制作与管理。
      和美国一样,中国的电影工业也正在被互联网公司颠覆。尽管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成熟度远不及美国,到了互联网的语境下,中国和美国却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。对于国内电影人来说,还需要有效运用像蓝海创意云这样的互联网平台,把互联网的血液融入到电影产业中,从而真正推动中国电影的工业化、现代化转型。

    网罗天下
    亚洲影视圈(www.2mov.cn) @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联系方式:Email:cntvan@sina.com 亚洲影视圈 QQ群:56312570 QQ:1205509309 法律顾问:肖海涛 冀ICP备14014142号-17